苏州市将依托我院建设氢能产业创新平台
近日,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该《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苏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超前布局先导产业、抢占能源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是发挥苏州制造综合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的关键抓手,是探索能源变革驱动城市全面发展、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的重要实践。并提出,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 亿元,建成加氢站近10 座,推进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达到800 辆;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 亿元,建成加氢站近40 座,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和乘用车批量投放,运行规模力争达到10000 辆。
其中,我院的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荣幸成为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依托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加快集聚国内乃至全球创新要素,打造苏州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全力开展氢能产业技术攻关、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突破高效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高效低成本的氢储能技术;攻关高压储(输)氢设备轻量化技术、高效液氢制备与储运技术;突破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低铂催化剂和长寿命质子交换膜)、零部件(膜电极集合体和双极板)以及动力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高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研制能力,优化集成与控制技术。进一步培育和集聚具有先进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研发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向氢能产业集聚。
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在中科院院士邹志刚院长的带领下,多年来专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尤其在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膜电极等关键材料与电堆系统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建有燃料电池产品检测领域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国家级CMA检测资质、检测能力范围覆盖最全的检测中心,研究院是全国燃料电池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多次承办全国燃料电池标准研讨会,累计参与制定燃料电池国家标准20余项,其中已有7项获得了颁布,在国内外同行业研究机构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